CSIAM第三届信息通信数学及应用大会在三亚召开
2025年11月14日至17日,由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CSIAM)、北京邮电大学、深圳市大数据研究院等联合主办,CSIAM信息和通讯技术(ICT)领域的数学专业委员会等联合承办的CSIAM第三届信息通信数学及应用大会在海南三亚国际数学论坛召开。来自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200余人出席大会。

大会主席、CSIAM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的数学专委会主任马志明院士首先致辞。他指出,数学在信息通讯领域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本次会议将促进ICT领域与数学交叉融合的发展,为信息通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贡献数学的力量;他还感谢各界人士对专委会的建设和发展给予的长期支持。

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孙洪祥致辞。他表示,北邮愿与各界人士携手合作,共同推动数学理论与信息通信实践的深度融合,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大会为期三天,共举办20余场学术报告,其中大会报告人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马志明院士介绍了与华为多年合作的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果;帝国理工学院的李烨教授介绍了联邦学习在无线通信和机器学习领域中如何高效地分配有限的通信资源以训练联邦学习模型对于性能优化至关重要;白铂博士从大模型时代的核心概念-TOKEN出发,介绍了语义的向量表示及压缩,大模型的概率建模,参数化记忆和大模型的语义信息流等,在大模型的语义信息论方面给出了有益的新启示;西南交通大学的唐小虎教授介绍了具有良好修复性质的高码率MDS编码的研究进展;加拿大McMaster University的陈隽教授受生成通信新兴范式的启发,探讨了信道感知最优传输问题;上海交通大学的邢朝平教授介绍了安全多方计算的最新技术;北京邮电大学的马占宇教授介绍了面向通信信息系统的概率神经网络优化;中山大学的陈立教授则提出了一个关于Reed-Solomon码解码的统一观点;大会还有丰富精彩的16场邀请报告。大会期间,还举办了“青年学术发展圆桌对话”,召开了第三届CSIAM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的数学专委会会议。北京邮电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副院长袁健华主持了对话。

本次大会旨在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以及应用数学领域的学者与产业界专家搭建高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充分展示信息通信数学及应用领域的最新理论与技术成果,探讨和发挥数学在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的重要作用,加强学界与产业界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多方的交叉融合与协同发展。
学会信息和通讯技术领域的数学专业委员会供稿
